从清华到双非!“逆向转学”该被关注吗?

院校招生  |  2024年01月05日 09:37  |  文章来源:都学课堂

1月2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示8名高校大学生拟跨省转学的信息,引发社会关注。

公示信息显示,转出学校涉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这份跨省转学信息的关注点在于,整体来看,转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好于转入学校的实力和声誉。其中,更有一位是从顶尖的清华大学转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双非”院校。这样的“逆向转学”打破了传统的“就高不就低”原则,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与讨论。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拟跨省转学情况公示(图源:北京市教委官网-2024年1月2日)

对于这样的“逆向转学”,网友们看法不一:

有人“想不通”当事学生的选择:“为什么要往差的学校转?”“从清华大学转出?敲门金砖不要了?”

更多网友表示理解:“转学有可能是身体、家庭等客观原因”、“真读不下去,及时止损也是明智之举”“适合自己就好”

还有不少理性的声音:这种跨校转学能不能叫“逆向”?

“逆向转学”绝非个案

事实上,这样的所谓“逆向转学”绝非个案。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廖弘毅转入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就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2023年7月1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就公布了一批跨省转学公告,均为降格转学:有人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转到了西南大学统计学专业,有人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专业转到了沈阳工业大学英语专业,还有人从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无人系统专业转到了江苏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拟跨省转学情况公示(图源:北京市教委官网-2023年7月10日)

此外,转学者还有研究生。

2023年1月,清华大学设计学专业的3名博士生转到了南方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专业。不过他们的转学不同于本科生转学,而是随着导师马兆远教授的跳槽而转学。

马兆远曾为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宇航空间站超冷原子实验平台,2018年9月到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任首席研究员、数字化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1月,他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

事实上,近年来这类所谓“逆向转学”的操作并非个案,只是因为转出学校与转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综合办学水平差距太大,才屡屡引人关注。

为什么转学?原因各异

本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跨省转学公告,并未披露具体的转学原因。事实上,原因关乎个人隐私,是否披露并无硬性要求。

在一些大学的公告里会对转学原因有进一步说明。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记者在武汉大学官网查到的2份公告发现:该校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类专业2018级本科生张之善,“一直不适应武汉当地的环境,导致经常昏昏欲睡,身体乏力,严重影响学习状况”,因此转入青海民族大学化学系;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8级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杨惠婷,“无法适应南方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身体不适,经常出现食欲不振,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夜间睡眠”,因此转入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

从清华大学转入电子科技大学的廖弘毅转学的原因更加引人关注。2018年,廖弘毅在高中二年级就获得了“清华大学无条件一本录取”资格,他是在当年“全国优秀中学生信息学冬季体验营”从400多名顶尖学子中脱颖而出的。

有自称是廖弘毅“六年同学,目前的好朋友,清华本科在读”的知乎网友“tshoigyr”称,在2019年自主招生的时候,廖弘毅得到了数理大类的录取结果,而不是目标中的计算机大类,最终调剂到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来廖弘毅打算转系,但因为普通化学、普通生物的成绩拖了后腿而没有达到转系要求。

按照2017年1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意见》,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本专科学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研究生除上述条件外因为导师工作调动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指导,可以转学。

申请转学的本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应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生源地相应年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申请转入学校不高于转出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水平;申请转学的研究生需通过拟转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考核或学业水平评估。

此外,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转学: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2.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4.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5.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的;6.无正当转学理由的。

由此可见,所谓“逆向转学”的说法并不严谨,按照《意见》要求:申请转入学校不高于转出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水平,也就是说,转学的流向本就是平级流动或由高向低流动,不能由低向高,这个也很好理解,不用过多解释。既然“由高向低”属于转学的正常流动方向,何来“逆向”一说。

而从转学原因来看,不管是政策给出的申请原因,还是目前披露的部分学生的转学原因,都是有其具体、切实的现实需要和综合考量的,并不能简单下结论说“放弃了985/211的敲门砖太可惜了”,当事者在做出一个显而易见“反常理”的决定时,通常来说,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跨校转学,好事还是坏事?

实际上,我国跨校转学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武汉大学。

一天,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收到一封来自生物系79级学生田贞见的信。田贞见一直梦想当作家,却被生物系录取,每次上解剖课,看着操作台上的兔子,就会想到自己也是一只兔子,在板子上被人用手术刀一刀刀地宰割,万分痛苦。信中他如此写道:校长,请救救我,不要把我当做兔子……

看了这封信,刘道玉难过极了,他猛然意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尊重学习者志趣的教育是屠宰心灵的教育。于是他推出了转学制度,允许学生不仅能在系内和跨系转专业,甚至可以在校际之间转学。

众所周知,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对学科、专业以及自身学术志趣与未来发展均不了解,其当时作出的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而转学正是在学生明确自身志趣后,给予其专业选择,包括学校选择的二次机会。

也就是说,转学制度重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及的“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情况,其中的“特殊困难”、“特别需要”除了身体、家庭等客观原因之外,也包括个性化的学术兴趣。这就意味着转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往更好的学校流动,而是往更适合学生需求的学校和专业流动。另一方面,高校接收转学生也不是为了“掐尖”,而是为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机会。

云南师范大学梁正荣教授撰文指出,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传统名校观念的挑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在此事件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人生规划。在教育领域,名校固然有其无可比拟的资源和声誉,但并非所有人的发展都适合在名校中求学。对于一些人来说,名校的竞争压力、学术要求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并不适合他们的个人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将名校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双非院校在我国的数量众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和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院校的实力和声誉也在不断提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此次事件中的学生勇敢地选择转学至双非院校,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他们可能认为,在双非院校中能够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氛围,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梁正荣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叶阳永看来,近年来频频被关注的高校转学是一个好现象。“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独立了,不再完全以父母和老师的观念来约束自己,那么当他们认为被录取的高校并不适合自己时,转学就成了他们冲破约束的想当然之举。”

叶阳永说,社会对于大学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太单一,有的北方学生不适应南方气候,有的南方学生在北方水土不服,各个高校风格迥异,那么评判高校优劣的标准也应该多元,适合当事人的大学才是他们的好大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认为,转学是“为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场域,以帮助其实现新的抱负和发展愿望”。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时,卢晓东表示,本科阶段应提供更多转学机会。“我认为,创新人才应该如同地下泉水一般,在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涌现”如同“泉水”一样,一定是流动的。在静态的“湖泊”中,因为水不流动,因而少见“泉水”的涌现。而“流动性”意味着学生需要在不同学校和不同教育阶段之间流动。”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课程趋向模块化,模块课程的学分也可以互换。因此,学生在主要学习领域或高校间也更容易流动。在加州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案例中,为完善高校之间的转学通道、支持学生的学习流动,做了大量探索和创新性的工作。其主要经验包括:通过州级的统一立法为高校转学教育改革提供保障;高校之间通过转学合作协议及课程学分认证为跨校转学提供保障机制;标准化课程是学分互认的操作基础。

当前,正是我国高等教育从普及化阶段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沟通衔接机制、转学机制和学分互认制度,突破“大学的围墙”,建设起以人为本、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跨学校、跨地区、跨教育阶段的学业流动通道和路径,让学校和学生彼此更加“适配”,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100多年前喊出的肺腑之言,今日依然令我们警醒。当“逆向转学”、“考研人数下降”等等不再成为新闻话题,当大家不再将“考上985”、“读个研究生”当作唯一目标,而能够不拘一格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自己真正擅长的赛道上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创新和潜能才能真正得以激发,从而酝酿出生生不息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高校转学:能“下”更要能“上”》张晓报《中国科学报》(2023-07-18第3版大学观察)

《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研究》王海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从清华转到双非:对教育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梁正荣红辣椒评论

《湖北文科第10名,从北大转学武大!他的逆向操作明智吗?》孙滔科学网


都学课堂MBA带学班。读MBA,上都学课堂

相关文章

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

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

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高性价比!各省学费最低的MBA院校汇总,收藏!
院校招生 2025.4.22

解锁智慧资本的投资之道:西交利物浦大学IMBA2025上海大师课启智之旅

解锁智慧资本的投资之道:西交利物浦大学IMBA2025上海大师课启智之旅

院校招生 2025.4.16

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

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

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招生工作 | 浙工大MBA、MEM招生宣讲会暨校园开放日
院校招生 2025.4.16

北外国际商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第二轮调剂复试工作方案

院校招生 2025.4.15

最后开放至4月17日17:00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

最后开放至4月17日17:00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最后开放至4月17日17:00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最后开放至4月17日17:00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
院校招生 2025.4.14

这个时代,自我投资还是一笔划算买卖吗?

这个时代,自我投资还是一笔划算买卖吗?

院校招生 2025.4.14

iBEST! 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非全日制职业成长营

iBEST! 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非全日制职业成长营

院校招生 2025.4.11

关于25考研调剂,最后的提醒:

关于25考研调剂,最后的提醒:

院校招生 2025.4.8

最新!2025年MBA/EMBA/MPA/MEM院校调剂信息汇总!

最新!2025年MBA/EMBA/MPA/MEM院校调剂信息汇总!

最新!2025年MBA/EMBA/MPA/MEM院校调剂信息汇总!最新!2025年MBA/EMBA/MPA/MEM院校调剂信息汇总!最新!2025年MBA/EMBA/MPA/MEM院校调剂信息汇总!
院校招生 2025.4.3

2025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25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院校招生 2025.4.2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接收调剂通知

院校招生 2025.4.1

接受调剂咨询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

接受调剂咨询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接受调剂咨询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接受调剂咨询 | 2025年深圳大学MBA接受调剂通知
院校招生 2025.3.31

“两湖地区”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正式启动

“两湖地区”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正式启动

院校招生 2025.3.22

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关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的说明

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关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的说明

院校招生 2025.3.20

北京交通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

北京交通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

院校招生 2025.3.20
联考课程 查看更多 >
2026百元考研英语班(基础+题型+带刷)

2026百元考研英语班(基础+题型+带刷)

0

¥ 100

考研英语单词解密配套课程

考研英语单词解密配套课程

1.4万

免费

管理类 · 数学新教材配套课

管理类 · 数学新教材配套课

3.9万

免费

备考教材 查看更多 >
现货正版】MBA MPA MEM 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新教材

现货正版】MBA MPA MEM 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新教材

93

¥ 48.80

生态竞争-数字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

生态竞争-数字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

0

¥ 68

管理类联考冲刺预测卷

管理类联考冲刺预测卷

35

¥ 45

杨琼

杨琼 高级教育顾问

QQ: 2126999655

TEL:15311676757

立即咨询

免费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备考交流群

相识不恨晚,备考路上肩并肩

关注都学课堂,了解最新资讯

都学课堂服务号
都学课堂MBA
  • 问老师

  • 手机看课

  • 微信关注

  • 我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