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暴涨,多所双非院校热度也随之上涨,甚至出现“双非”报考热度超过双一流院校的现象,到底怎么回事?下面就来分析分析!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就2022年情况具体来说,多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40%。然而,2022“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根据已公布的双非高校研招简报,江西农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了50%。其中,深圳大学以27966的报考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增长率超过了40%;而集美大学报考人数更是从3000余人增至6000人,增幅甚至达到了94.48%!
名校,无疑是每一个考研人的梦想——211、985是金水,双一流是银水!但是,仰望星空的同时,考研人也没有忘记脚踏实地。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递增,考研的难度和竞争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热门高校和热门专业固然令人怦然心动,但在考研难度提升、就业压力飙升等的现实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调整心态,作出了更加理性的选择——报考双非院校。双非院校自身实力的提升,也是其报考热度上涨的原因之一。事实上,部分学科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其专业排名并不逊色于“双一流”高校,个别“双非”院校甚至拥有排名前5%的最好学科。诸如深圳大学共上榜37个学科,与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比肩,稳居“双非”之首;再具体到部分学科,如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全国排名第一;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学学科领域功底深厚,仅次于中国政法大学。面对22考研的“双非考研热”,23考研人难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双非到底值不值得考呢?”小佳学姐的建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哦。“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是没有弱势学科。比如,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B类院校有东北财经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在应用经济学A类专业的院校则有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况且,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不高,但专业、导师配置等都很厉害,一点儿不比名校差。另外,个别院校之所以没有被评选为211、985,是因为同一地区的其他院校评选上了,不是因为其自身实力不够,这与国家和教育部统筹建设有关,同学们在择校的时候千万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哟。大部分同学考研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面对大批求职者,通常会把学历作为一个“准入的门槛”,有一份研究生的文凭,就能让你拥有一个面试的资格。而且,半数以上的编制考试只要你是研究生学历即可,并不看你到底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个别特别要求的岗位除外)所以,无论是双一流院校,还是双非院校,读研出来之后都是硕士学历,在就业面前都能提升自身竞争力。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希望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比较理想的状态是:通过努力,让自己踮踮脚或跳起来能够得到目标;但是,如果目标太高,非常努力地跳起来后还够不到,可能就要面临过往付出的一切打水漂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好考一点的双非院校,就要比报考难度较高的985、211院校更划算。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综合就业、院校、规划等多种因素,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加油!愿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