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MPAcc写作论说文素材:袁隆平和“野败”的奇缘
资料 | 2017年04月26日 10:38 | 文章来源:都学考研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兴趣始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960年7月,他在学校实习农场的稻田中碰到一株“鹤立群鸡”的稻子,他把它作为良种采收,谁知第二年它的子代却高的高矮的矮,稻株明显不一致。根据孟德尔的试验,植物杂交二代有分离现象,他想,那“鹤立群鸡”的稻株无疑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这证明琼斯的杂交水稻有优势的结论是正确的。袁隆平1964年在妻子邓哲支持下开始观察试验,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论文;论文再次提出水稻有杂交优势,并提出了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发展杂交水稻的设想。时任国家科委九局局长的赵石英看到论文慧眼识珠,使袁隆平的研究工作得以畅通无阻。
为加快研究进程,袁隆平带领由他学生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三人科研小组,每年秋冬利用南方温光资源,到云南、海南等地进行水稻材料繁殖。但是,经过四年多的“南征北战”,他碰到了国外同行碰到过的同样的问题:到1970年基本上培育出了“三系”,但不能投入生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育系”的不育率只有70%左右,无法培育出高纯度的杂交种子;二是杂交优势不明显。这好比唐僧西天取经,师徒一行经过十万八千里到了西天,却没有取得真经。
水稻的杂交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取不到“真经”呢?不惑之年的袁隆茶饭不思,沉入深思。他想“三系”研究路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可能出在研究所用的材料上。回想这几年的育种材料全部是栽培稻,国外研究杂交稻也没有跳出常规稻圈子。马和驴子杂交能生出强优势的骡子,是因为马和驴子种性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研究所用材料都是栽培的常规稻,种性差异都不大,亲缘关系太近,这和马驴相比不是马和驴子在杂交而是马和马在交配,只是马的大小、毛色略有不同。这样自然没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同样由于亲缘关系太近也选育不出100%的雄性不育系。安江地处雪峰山区,有一定的旱稻和野生稻资源,那“鹤立群鸡”的天然杂交稻株说不定是某种野生稻与栽培稻串粉杂交的结果。于是,袁隆平将下一步研究目标锁定到从野生稻中去搜寻雄性不育株。
自然界野生稻极少,要到野生稻中寻找天然变异不育株更有如大海捞针。袁隆平安排助手李必湖、尹华奇天南海北去找,把海南岛作为出征第一站。也许是天降良缘,一到海南没费太多工夫,李必湖就在南红农场一个叫冯克珊的农民技术员的指点下,在一铁路水坑边找到一片野生稻,正好当时又值野稻开花,不到二十分钟便从中找到一株有三个分孽的雄性变异株,这一天是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反复辩认,千真万确是一株典型的雄花败育野生稻,他欣喜若狂,当即将它命名为“野败”。
“野败”的发现和利用,打破了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为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铺平了道。1971年,“野败”很快被转育成少量不育材料;1972年即育出多个不育系和保持系;1973年春找到一批强优势恢复系。1973年10月,袁隆平在浙江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究会议上,发表《利用“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宣布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已全面实现“三系配套”。
1974年4月,袁隆平在海南育成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二号”。当年在安江农校试种,亩产高达628公斤;第二年作双季晚稻栽培亩产511公斤,对照常规稻增产50%以上。袁隆平从1964年着手杂交水稻研究至此已整整十年,“十年磨一剑”,他用事实向世界宣布:中国“三系”法杂交水稻正式研究成功!
来源:都学网写作教师陈君华博客
2018MBA复试调剂攻略!
有人考MBA居然为了解决感情问题
社会责任感的十大原则和八大类社会责任。
SWO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
组织结构图的分类和优缺点。
管理类联考超高频英语词汇
突破逻辑30分魔咒
一次性解决MPAcc英语二完型、翻译、作文良配词组。
一个来自都学网学员的真实反馈。
等明年考=永远不会再考了
论说文真题与范文回顾
模考参加完就完事了?最重要的是学试题解析!看讲评!
建议使用流畅网络,仔细阅读报考公告规范报名
关注教师权威解读考纲,为复习减压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